首  页 |  政协章程全委会议委员风采 政协提案 社情民意 建言献策
首页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进一步改进我市基础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事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改进我市基础教育、卫生、

科技、文化等事业的调研报告

 

一、基础教育事业

(一)发展现状

一是教育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市基础教育各阶段入学率迅速提高,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贵溪市荣获“2010年度江西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鹰潭一中近年来共有81人录取清华、北大,学科竞赛中有2人获国际金牌,共获国家金牌10枚、银牌32枚、铜牌32枚,成为全省三所获得向北大、清华实名推荐学生资格的重点中学之一。二是教育基础能力不断强化。“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由3.74亿元增至7.6亿元。全面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校危房改造项目、中小学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标准化配备工程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三是教育内涵建设明显加强。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设区市,并代表江西省在教育部中考制度改革工作交流座谈会上做经验介绍。各项高考指标综合排名稳居全省前列。普通高中数理化学科竞赛连续五年位居全省之首。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基础教育资源总量短缺、配置不均衡。一方面,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区在校生人数激增,现有教育资源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就学需求,学校普遍存在大班额、教学硬件不足等问题。此外,随着农村生源向城市转移的步伐加快,农村凸显出微型学校、小班额等农村教育资源浪费问题。另一方面,城区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区各校教育资源差异明显,择校热现象愈演愈烈。二是学校师资紧缺。特别是农村学校英语、信息、体艺科专任教师缺口较大。三是教育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财政投入有所增加,但财政性教育投入仅占我市GDP2.56%,与教育投入、财政收入“三个同步增长”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同时,投入不足也是导致师资缺乏、校舍不足和大班额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四是安全隐患整治不到位。民办幼儿园校车安全监管缺位,中小学周边治安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整合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教育均衡发展制度体系,制定出台教育均衡发展详细规划、工作方案和扶持政策。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做大育强优质学校,扩大优质学校的覆盖面。根据现有资源,灵活采取强校与弱校结盟、引进市外优质民办教育资源等多种模式,增加优质学校数量。由此,建议市教育局负责对我市城乡基础教育资源整合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管长远的基础教育资源整合方案,报市政府研究。二是充实强化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依据在校生数的变化,对城乡教师编制进行重新核定。着重解决教师队伍学段、区域、学科结构性失衡问题,尤其要补充农村音、体、美、实验等专科教师。建立优秀教育人才灵活的引进机制和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教学水平差距三是逐步增加基础教育投入。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各级政府财力,建立政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力争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GDP比重达到国家标准,促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乡镇示范性中心幼儿园建设、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四是强化综合治理。针对调研中普遍反映的民办幼儿园校车管理缺失和市区中小学周边环境治安问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要求,联系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加强校车管理的实施办法,加大校车监管力度,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学生安全。

二、卫生事业

(一)发展现状

一是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市、县(区)新医技大楼的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提升了我市卫生服务能力。2010年我市荣获全省设区市卫生工作第一名,并被省卫生厅授予“2008-2010年度省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先进单位”称号。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预防保健网。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以市为单位开展“先心病”免费救治工作。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初显。启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百姓就医费用明显下降。结合基本药物制度和多渠道补偿的相关政策,探索建立了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了稳定的医保体系,2011年“新农合”参合数增加到79.587万人,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足。一方面,公共卫生机构不健全。尤其是月湖区没有公共卫生机构,很难完成日益繁重的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滞后。软硬件建设普遍不足,医疗服务功能较弱,难以满足方便群众就医、“小病不出社区”的需求。二是公共卫生机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全市疾病防控机构,应按国家规定万分之一人口配备100名医务人员,我市现仅配备36名,缺口近三分之二。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缺少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三是投入相对不足。财政投入滞后于公共卫生的发展需要,医疗设备更新难以跟上,无法开展较为复杂的健康检查等公共卫生服务。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调公益性、便利性,是公共卫生均等化的重要体现。由于当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开展主要依托大型医疗机构,按照大病到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功能定位,建议月湖区政府加强统筹,加快新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满足群众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的需求二是完善卫生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保障机制。建议市政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调整专业技术人员招录程序扩大主管部门引进高级人才的自主权;制定优惠政策,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市外本籍特色人才的联系机制。三是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市政府逐步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合理统筹公共卫生基本建设,确保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三、科技事业

(一)发展现状

一是科技进步综合实力稳步增强。我市自2002年首次获得当年全省唯一一个“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后,连续9年蝉联此殊荣。2010年全市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位列全省第二;R&D活动人员人均经费内部支出位列全省第三;科技进步环境评价位列全省第二,科技进步综合评价上升至全省前三甲。二是科技活动产出和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活动产出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三,较2010年上升3位。全市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评价分别位列全省第4位和第2位。全年发明和使用新型专利率高达87.26%,位列全省第三。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科技人才缺乏。特别是生产企业高、精、尖人才缺乏,生产一线科研技术力量薄弱。农林渔业、制造业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也比较突出。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全省排名靠后,占GDP比重列全省第6;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2.53%三是科技投入不足。特别是在项目配套经费上不能及时到位。农村科技投入相对较少。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强化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以人才发展规划为指导,深度实施科技人才计划、学科带头人计划。依托项目、集中资金,实施“人才引智”工程,制定更多优惠政策,吸引各方优秀科技人才来我市创业。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二是加大科技活动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建议市政府年度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预算的比重保持在1.5%以上,确保我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金字招牌,为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创造条件。加大高新产业科技投入力度,支持高新企业增强研发创新能力。加大农村科技投入,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文化事业

(一)发展现状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目前全市35个乡镇都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建成284家农家书屋,全面完成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送电影、送戏、文体活动)各项指标任务。第十三届省运会开、闭幕式文艺表演获得圆满成功。文艺创作精品迭出,歌曲《旗帜》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畲族风情山歌戏《七彩畲乡》获全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综合金奖,填补了全省空白,电影《心灵的小河》获得多项大奖。二是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年提高。全市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10.9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比上年增长0.7%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以广播和文化艺术为主的“核心层”,以旅游文化、节庆文化、体育文化、休闲娱乐为主的“外围层”和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的产业体系。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不健全。表现在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创新机制、投资机制、政策扶持机制,文化产业组织大多处于小规模分散化状态,没能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二是文化产业缺少专项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缺失,使得我市文化产业缺少清晰的发展目标、科学的产业布局,继而出现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部分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三是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单一。文化产业中除娱乐业、网吧和音像制品外,其余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主要靠政府拨款和文化单位自筹,社会民间投资少。四是人才短缺,发展后劲不足。文化事业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后继乏人,文化产业不仅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而且缺乏经营管理和文化创意策划人才。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为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情况开展专题联合调研,进一步理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营利性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按照“扶持一批、改制一批、重组一批、剥离一批”的原则,强化文化管理部门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二是加大基础投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共建和谐鹰潭精神家园。打造高品位市文化艺术中心,全力提升鹰潭文化品位。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各项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重点抓好“五个一”,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建设富裕鹰潭提供新的经济支撑。制定一个体现鹰潭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出台一个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土地、资金、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扶持政策。深度挖掘道文化、铜文化等特色文化。构建一个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加强部门统筹协调,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创建一个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启动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建设一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有计划、多渠道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所需人才,逐步形成年龄梯次合理、专业分布均衡、整体素质优良、竞争实力雄厚的鹰潭文化产业人才群体。

 

 

 



发布日期:2012-03-08 12:52
类别:建言献策
来源:
发布:
[ 关闭窗口 ]
主办:鹰潭市政协办公室    
信箱:ytzhengxie@163.com  电话:0701--6441259
地址:江西省鹰潭市新经济大厦A319
赣ICP备10006595号   赣公网安备36060202000004